发布时间:2025年5月6日 NSK
NSK轴承的损坏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,以下是一般损坏原因的分析及常见表现:
一、常见损坏原因分析
1. 疲劳剥落
原因:
NSK轴承长期承受交变载荷,滚道或滚珠表面材料因疲劳产生微观裂纹,逐渐扩展后形成剥落。
表现:
滚道或滚珠表面出现凹坑、片状脱落,运转时伴随振动和噪声增大。
2. 磨损
原因:
润滑不良:润滑剂不足、变质或污染,导致滚道与滚珠间摩擦加剧。
异物侵入:灰尘、铁屑等杂质进入轴承内部,引发磨粒磨损。
表现:
表面光洁度下降,沟道变浅,轴承游隙增大,运转精度降低。
3. 腐蚀
原因:
化学腐蚀:NSK轴承接触水分、酸碱性物质或腐蚀性气体(如潮湿环境、化工介质)。
电腐蚀:电流通过轴承时产生电火花,熔化滚道表面。
表现:
表面生锈、点蚀,严重时导致轴承卡死。
4. 过热退火
原因:
润滑失效导致摩擦生热累积。
超速、过载或装配过紧,造成轴承温度超过材料耐热极限。
表现:
轴承颜色发蓝(高温回火色),材料硬度下降,耐磨性丧失。
5. 塑性变形
原因:
受到冲击载荷(如锤击、振动)或静态过载。
装配不当(如用蛮力敲击轴承)。
表现:
滚道或滚珠表面凹陷、划痕,轴承运转卡滞。
6. 配合不当
原因:
过盈量过大导致装配应力过高,或间隙过大造成轴向/径向位移。
轴颈或座孔加工精度不足(如圆度、粗糙度不合格)。
表现:
轴承内圈与轴颈滑动、外圈与座孔松动,运转时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。
7. 电流腐蚀
原因:
电机或电气设备中电流通过轴承,导致电火花烧蚀滚道。
表现:
滚道表面局部熔融、凹坑,轴承运转卡涩。
二、损坏后的常见症状
振动和噪声增大:轴承损坏后,滚道不规则会导致运转平稳性下降,产生异常震动和异响。
温度升高:摩擦增大或润滑失效会导致轴承温度显著上升。
卡滞或卡死:严重磨损、变形或腐蚀可能导致轴承无法转动。
精度丧失:疲劳剥落或塑性变形会降低轴承的旋转精度,影响设备定位。
三、预防措施
规范安装:
使用专用工具装配,避免直接敲击轴承。
控制过盈量,确保配合面清洁且润滑良好。
优化润滑:
定期更换润滑剂,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油脂。
防止污染物侵入(如加装密封件)。
运行监控:
定期检查轴承温度、振动和噪声,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检修。
避免超负荷、超速运行。
存储防护:
未使用的NSK轴承需密封保存,避免潮湿、腐蚀环境。
选型匹配:
根据载荷、转速、环境选择合适型号和材料的轴承(如高温、耐腐蚀型号)。
四、损坏后处理
轻微损伤(如少量磨损或腐蚀):可尝试修复(如抛光、清洗并重新润滑),但需降低载荷使用。
严重损坏(如疲劳剥落、过热退火):必须更换新轴承,避免连锁故障。
通过分析损坏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,可有效延长NSK轴承寿命,降低设备维护成本。